四川在线记者寇敏芳
近日,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全线施工许可取得批复,已通车30年的“西南第一路”将全面焕新,未来成渝主通道通行能力将提升至日均10万辆次,两地车程将再缩短1小时。30年间,成渝两地交通连线成网,往来时间不断缩短,印证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的无限可能。
成渝高速扩容项目中和枢纽互通施工现场。
图片由四川成内渝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
织路成网
成渝间1小时直联基本实现
近段时间,重庆铜梁至四川资中高速公路建设现场,杨柳滩沱江特大桥主桥桥面施工正有条不紊地进行,工人们不惧“烤”验坚守岗位,全力冲刺年底通车目标。这条高速公路通车后,重庆至资中车程将大幅缩短。随着重庆西扩、成都东进,这样的省际通道,近年来在成渝间不断涌现。
2020年,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,四川省交通运输厅、重庆市交通局达成共识: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。未来,形成“成德眉资都市圈1小时通勤、成渝‘双核’1小时直达、成渝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互通、毗邻省会3小时到达”的交通圈。
此后的5年,成渝交通一体化发展都是重点议题。两地先后10余次召开川渝交通合作联席会议,今年以来已召开 3次会议并商议签订年度任务,川渝交通运输合作呈常态化。
2025年6月4日,成渝中线高铁最大开挖断面隧道棕树坡隧道顺利贯通。
图片由中铁二十一局提供
高速公路方面,成渝高速扩容,大竹至垫江至丰都至武隆、资中至铜梁、南充至潼南四川段等高速公路正加快建设;高铁“大动脉”正加快联通,成渝中线、西渝、成达万、渝万等高铁建设正忙;航空线路不断突破,去年底,梁平至达州、梁平至北川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成功首航,标志着首条连通川渝的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正式开通。
两地互联互通加速推进,既有成都、重庆“双核”之间的畅达,也有川渝毗邻地区的联通;既有现有通道的提档升级,也有路网空白的填补。
“5年来,川渝交通互联互通成果显著,基本实现规划、建设、枢纽、运营和治理‘五个一体化’。”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去年底,四川、重庆携手开展的以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”为主题的交通强国试点项目,获得交通运输部验收批复。截至目前,川渝间省际大通道达26条,成渝“双核”间、毗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小时直联。
一批批交通项目的落地,让5年前川渝两地交通部门谋划的蓝图不断成为现实。
互联互通
两地群众跨省通勤更便捷
8月1日上午,连接重庆中心城区与四川自贡的便民快巴正式投入运营,票价相比此前汽车票价便宜近一半,为两地群众跨省通勤提供了新选择。
2020年川渝携手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,并开通川渝间首条跨省城际公交。5年来,26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在川渝毗邻地区勾勒出“1小时生活圈”的清晰轮廓:年运输客流突破400万人次,数百万沿线群众共享跨省通勤红利。
2020年8月18日上午11点,首辆川渝省际公交驶出重庆永川区朱沱镇。
陈向前 摄
四川毗邻重庆的6市均已开行到重庆的定制客运,川渝定制客运线路达25条;成渝双城之间每9分钟开行1列高铁,每天来往人员超过100万人次。川渝民众出行从“走得了、行得通”向“走得好、行得畅”迈进。
今年以来,川渝交旅融合发展不断深化,两地开通跨省旅游专线,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精品线路17条。
“公路+航空”“公路+铁路”等综合运输出行方式也不断出新: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在自贡、泸州、宜宾、达州等地设立了城市候机楼,异地候机服务实现行李直挂、安检互认;打通川渝两地联网售票系统平台数据,公路和铁路实行联程运输“一票制”……
在加快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的基础上,川渝两地还发力完善标准体系建设,推动实现标准规范“软联通”,引领成渝地区区域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5月,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》正式发布,以标准协同作为抓手,聚焦基础设施、运输服务、协同管理等3个方面,共布局了50项标准。
目前,两地已联合修订高速公路管理法规,统一交通违法风险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,跨省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。
扩能提质
让川渝货通天下物畅其流
8月21日,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首座牵引变电所顺利封顶,全线建设正酣。在今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铁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成渝中线高铁开通之后将实现以时速400公里运营,到那时成渝之间可以50分钟通达。
未来,成渝中线高铁与渝宜高铁将形成新的沿江高铁通道,并北接已通车的郑渝高铁,串联起京津冀城市群、中原城市群以及长三角、大湾区,将加快西部地区南北向、东向的贯通进程。
成渝中线高铁是川渝两地共同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生动注脚。成都双流、成都天府、重庆江北3个国际机场高频运转,向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目标迈进。沿着空、铁、水、公等通道,成渝地区正突破内陆腹地的区位限制,形成陆海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。
2025年7月9日,中欧班列(成渝)南通道特快班列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等候发车。
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
西向合作开行中欧班列(成渝)。运营线路达到51条,辐射境内外130多个城市,为不沿边、不靠海的成渝地区搭建起四通八达、畅通全球的国际物流大通道。
南向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。当前,隆黄铁路隆叙段正全力冲刺年底通车目标,未来将形成川南地区直连北部湾的陆海联运大动脉。川渝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已通达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。
东向合力提升长江黄金水道。今年3月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大项目——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完工投产。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为提升川渝航运能级、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提供更加有力的水运支撑。利泽枢纽将大幅提升嘉陵江航运能力,开辟川东北、新疆、甘肃、陕西等地长途大宗物资运输通江达海新通道,助力构建川渝沿江地区铁、公、水立体交通网络。
空中共建世界级机场群。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卫星厅江北机场T3B航站楼投用;天府机场累计开通国际、地区航线70条,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数量居中西部第一。
展望“十五五”,川渝锚定建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目标,将一体推进陆路交通补网强网,建成轨道上的1小时双城经济圈,构建全域畅达的高速公路网;推进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走深走实;打造川渝物流通道、物流品牌,推动物流智慧转型;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,打造成渝“氢走廊”“电走廊”“低空走廊”“智行走廊”,合力共建“人享其行、物畅其流”的运输服务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