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州动态 | 上半年吞吐量达458.2万吨 泸州港多式联运实现物流运输降本提质增效
四川新闻网-首屏新闻记者 张燕冰 摄影报道7月24日,一批刚从德阳经公路转运而来的电缆被送抵泸州港,这批电缆即将在泸州港完成报关,沿长江“黄金水道”直航上海出海,最终运往非洲埃塞俄比亚。货仓里,机器轰鸣运转,在工人的操控下,叉车将电缆稳稳拖起,有序地码放在指定区域。即将运往非洲的电缆“采用新路径后,货物从泸州港起运至非洲埃塞俄比亚,周期约60-70天,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至少可节约3000-4000元,综合物流成本下降30%。”四川港投所属四川长江水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廖向东说,通过公路短驳,解决了货物从内陆工厂到启运港的“最初一公里”问题,通过“散改集”,在泸州港针对性解决了散货无法适应远洋集装箱船运的难题,还提升了货物安全性。泸州港集成出口报关服务,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。这种“门到港”“散改集”的“一站式”服务,为企业打通了高效的出海路径。记者了解到,今年四川港投所属四川长江水运有限责任公司计划为德阳特变发运769个40英尺集装箱货物,订单总金额约6700万美元,相比传统运输方式,预计节约运输成本150万元-160万元人民币。“以往货物需运至上海后才能办理报关报检,现可在泸州港通过‘一体式’流程完成全部报关手续,报关流程仅需3-5个工作日。”廖向东介绍。工人正在下货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,泸州凭借多式联运体系,正崛起为连接内陆与全球市场的关键节点。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隆黄铁路的建成,以及多条港口铁路专用线的投用和电气化改造,泸州港的“水、公、铁”联运网络日趋完善。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,泸州凭借多样的货物处理能力与高效的转运服务,打破固定运输模式,将不同服务“模块”进行最优化组合,为客户“量身定制”最高效、最经济的物流方案。在硬件设施与物流通道持续完善的基础上,泸州港正以科技创新驱动港口物流提质增效,智慧港口建设成效渐显,为多式联运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。泸州港泸州市航务管理局为切实推进全市多式联运发展,主动带领本地水运企业拜访货源地,组织企业“面对面”精准交流,指导航运企业提供全程物流服务,打通多式联运环节中的堵点,确保货物“进得来、出得去”,多举措助力企业发展。同时积极推动市级航运扶持政策落地见效,让企业真正实现物流运输降本提质增效。得益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和中越(中老)国际班列从泸州港首发、纳溪港区石龙岩码头开港运行等因素,今年1-6月,泸州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8.2万吨,同比增长18.55%。其中,集装箱铁水联运量1.34万标箱,外贸箱量3.65万标箱。据泸州市航务管理局运输科工作人员刘致远介绍,下一步,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将大力发展多式联运,加快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人,重点培育多式联运精品线路,搭建多式联运数智平台,推动“一单制”标准化,扩大多式联运规模,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。编辑:曾璐
2025-07-25 10:35:58